诗词什么的,我是不会的。史哲类的文章倒是小有兴趣,谈不上精通。最近在言谈中有和人提起大禹治水的典故,但是与会的人似乎都忘了这个故事。重温一遍后在此录下。
禹者,古时候的圣君,就是人们常说的:“尧舜禹汤”里的那位大禹。大禹治水有功,所以受人永远的怀念。其实从他的父亲开始,治水的工程就已经开展了。那时候尧是中国部落联盟的首领(还不是皇帝),因为他的辖区内,常有河水泛滥,房屋田地损伤,人命伤亡严重,所以就派遣禹的父鲧(读音:四)去治水。
鲧治水十年,采取的是“堵”字诀,河水那里决堤就堵那里。因为黄河河水汹涌,穷十年之力后河水还是常常泛滥,所以尧的继承者舜就改派禹去治水。禹总结了鲧失败的经验,觉得“堵”字诀行不通,觉得考察应该是第一步。所以他就从黄河的源头考察到了下游。
他发现因为有些山道狭窄,平时还好,水量提高的时候,水就开始泛滥,所以就想出了“疏”字诀。所以他的做法就是凿开狭窄的山道,挖深河道,开通诃渠。过了十年,治水成功,五谷丰收。十年期间还发生了几次过家门而不入的情形,老婆生小孩,小孩子邀父亲入门都不回家,为了专注在治水工程。哈哈,以今天的标准来说,应该是个失败的丈夫和父亲。
这故事只是个引子啦!我想说的其实是“堵”字诀和“疏”字诀。那时候会提起这故事,是因为我们讨论到,在道场中,身为干部者应不应该为新进者搭桥,制造机会亲近异性。哈哈,有些古板的问题是吗?每个与会者都认为不该,可是方法则有待商权,板起脸直说不行应该会引起反弹咯。可是应该怎么说倒很伤脑筋。
如果是本着交朋友或者异性朋友的心态来道场的话会有点不伦不类咯!不是不可以交朋友或异性朋友,但是不应该成为唯一的目的。这是个难得的修行/学习/付出的机会。如果只是为了交朋友,外面其他团体有更多的机会,甚至直接以此为宗旨的都有。又何必选择来道场呢?
我觉得“疏”字诀会比较好咯!这是人性,堵是堵不来了,只好想办法疏通!那时大家都同意不鼓励也不阻止,单凭个人本事,可是却不能成为别人的桥梁。老话说:“不作中,不作保,不做媒人三代好。”是有其道理的。
参考:
http://www.nongli.com/Doc/0409/2410021.htm
Thursday, October 15, 2009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